「攝影絕對不是按快門這樣而已」,這是上完之後最大的感想。
再也不是急著把所有事情都拍下, 而是更有意識的, 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按下快門的原因; 對於觀看這個世界, 有了不一樣的角度和敏感度, 不再只是明信片式的美麗, 而是有更多的情感和自己的照片, 我很喜歡這個蛻變後的自己, 雖然也不小心燃燒了很多底片(笑)。 最最有趣的是, 我終於開始能看懂一些攝影作品了哈哈, 以前對我大概就是一張「照片」, 現在才是「作品」。 開始能夠捕捉作者的創作方法, 用哪種相機、裱框、展覽方法, 更加掌握了作者真正想表達的事情。 畢竟藝術這種事情就是很主觀, 學會了這些才會在主觀之外多了一層客觀。 喜歡大家交流的過程, 謝謝安娜和大家, 帶給我一段有趣的拍照之旅, 等我回來再繼續征服其他的課!! 願我們都忠於自己的靈魂。 -- Photo and Text by Judy Wang, 2016 攝影的本質夏季週日班 我想,是因為自己想要找回一年前拿起相機時的那股熱情,才會來到 onfoto studio。
這是一堂能夠去審視拍照初衷的課。除了學習形式與理論,對我而言,更有意義的是與 Anna 及同學們的分享討論、以及實務經驗分享,笑談之中有著反思沉澱,然後挖掘下一個攝影靈感。 於是我發現,攝影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圖像表現,當攝影成為一項行為藝術時,可以是一次與被攝者之間的心靈對談、探索自己的圖像治療,或一場深入環境的尋根之旅。 一點體會,分享給想找尋「為何而拍」答案的拍照者。這是一堂有溫度的課程,謝謝所相遇的可愛人事物。 --- Images and Text by Arlene Lee 李亞陵, 攝影的本質夏季週日班 作品概念請見官網: http://www.onfotostudio.com/2588524433303402641236074--the-nature-of-photography.html 「穿越鏡頭碰見自己」
課程結束的幾個月後,我正忙著清理租屋內的東西,打算將所有可見的生活痕跡,連同無形的個人氣息,一起打包進紙箱裡時,在書桌上三四落的書堆中,瞧見了那本隨堂使用的筆記,便靠著窗下的矮牆拿起筆記本兀自坐了下來,光穿過紗窗的細孔照在棉質頁面以及木紋地板上,將一行行字的黑以及一塊塊木的棕,反射進我的眼裡。就在那一坪不到的紙箱圍城裡,我翻攪著過往的記憶,思考起,那,攝影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筆記本上並未留下任何篤定且精確的解答。我不禁抬起頭望向那些被我貼在牆上的相片,一張又一張地回想它們的來由以及評圖時所得到的回饋,似乎,我都還記得這些課堂上的細節,也還記得課堂上的同伴們拍了什麼相片,好像,在這些拍攝者真誠坦然的時刻裡,有一股赤裸的驅力,將這些相片與拍下它們的人,自然而然地連結起來。隱約之間,這些回憶,成就了某種在課程間期未臻完善的啟蒙。原來,攝影,這個複雜的集合名詞,講的是,創造與自我。 攝影創造出了,真實存在腦海裡的畫面。我們透過雙眼觀察著這個世界,也透過雙眼感知著事物的變化,曾經,誰也無法確認自己眼中的世界該怎麼言說,但幸運地,藉由一台相機的定格轉譯,我們開始可以與人分享,我們認知到的,這百分之一秒的瞬間。 攝影,通過各種途徑的描摹、各種角度的雕琢,成了一趟在萬般形物中見諸自我的旅程。自蓋爾達顯影法發明到影像數位化,科技的進步使我們得以用圖像紀錄更多關於這個世間的一切,甚至,這些經由鏡頭拍攝下來的相片,如同文字堆砌以及油墨揮灑而成的作品一般,超越了作為記錄工具的實用性存在,演化為乘載創作者內心與其他人相通的媒介。即使,跨越出藝術或超現實攝影等象徵性、表達性強烈的創作領域,手持相機對準目標按下快門,這成串被稱作攝影的過程,也誠然是個透過自我意識驅動的行為,而這逼使我們,在關注相片主題、美感或概念的呈現之前,必須承認,相片裡頭,包含了某個部分的自我投射。 若把這個了然的瞬間註記為攝影學習軸線上的錨點,並從此處回頭看,那與我相望的將是一團混沌:揭示著那段不明所以就拿起相機胡亂拍攝的時日。我曾經以為攝影只是一個介質,而所有影像的紀錄都將是中性的;我也一度信仰著攝影可以傳遞美感,透過鏡頭的框架,能夠擷取出人眼視覺不易覺察的協調與勻稱。然而,這些信念並沒能真的解答懸在我心頭的疑問,「我在攝影裡追求什麼?」。直到我結束了課程,才開始明白,攝影,自始至終,都是用圖像去表達自己。而相片作為攝影路徑終端的成品,應具體而微地,在圖像的維度裡延展出屬於拍攝者個人的姿態。這就是「攝影的本質」這堂課,試著要教會我的。 在我們滿懷熱誠與好奇,迫不及待拿起相機,要拍下舉目所見與他人分享時,應該要突然想起,鏡頭焦距準心到目標主體的連線,直通我們內心。看到汪洋一片大海,令人覺得自由、也可能讓人想到夏天、也或許使人感到平靜,景象予人的感受差異,端視個體經驗而有不同程度的區別,然而,對握有畫面詮釋權的攝影師而言,保持主動的姿態,將自我內心的情緒與感觸,經由縝密的邏輯敘事以及精準的符碼建置,把設定好的畫面溫度,詳實地擴散於相片之上,是鏡頭後的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 日本攝影師,深瀨昌久,將自身的不順遂與鬱悶化作渡鴉,躍然於每個鏡頭掃視而過的街區與巷道,最終成了抑鬱感飽滿而沈重的攝影系列作——《鴉》,更定義了深瀨昌久的某個人生階段。導師Anna在第一堂課上,便提及了這位攝影師與《鴉》這個作品,來說明一系列連貫的攝影相片,相較單張相片,有著更動人的作品生命以及更完整的創作脈絡,但看著初次上課,面露生澀的我們,我想Anna未明說的是,深瀨昌久認真地度過生命的每個時刻,並珍惜著每次的機遇及挫折,貫徹攝影與自我的對話於其一生,在相片上演繹了無人想像過的街頭風貌與心境描繪,因此,本著對自身的執著與探索,關於在圖像裡創造自我這件事情,從來就不是無中生有。(Image and Text by Jason Wang 王嘉笙,攝影的本質春季週日班) -- Self-portrait, 2016, by Jason Wang. 這三個月放暑假,九月剛好也是工作室展覽區休息月,所以一陣子沒見到小幫手了。想趁開學前跟他們精神喊話一下,也跟畢業的老幫手說說話。
工作室的幫手幾乎都是大學在學生,有的依照興趣而選擇現在的科系就讀、有的對目前的科系沒什麼感覺、其他的因為家裡的壓力而選、剩下的不是意圖休學就是意圖轉系。然而他們的共通點是都喜歡拍照,所以選擇了來 Onfoto 打工換課深掘自己的喜好。 我想說,你們真的很有勇氣,因為這是一份沒有實際酬勞的工作,你能得到的就是你願意對這個空間索取與付出的程度。而這份無形的回饋是短期間內看不見的,必需用時間來交換,我也很慶幸這空間一直都有新東西給你們,也讓工作室在你們身上得到必要的養分。 這裡可以給你諸多問題的解答、幫你開拓新的視野,助你一臂之力完成想做的事情,然而這只是你中途休息及儲備能量的地方,之後真正要面對的是排山倒海的、從真實世界直接丟到你面前的疑難雜症。這些疑難雜症會讓你重新定義你的世界觀、讓你產生困惑,甚至讓你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當你選擇的路走不下去的時候,你會遇見真正的自己:那可能是無邊無際的空虛與不知所措,但在這窒息與毀滅並存的真空狀態下,會出現一個新的你、等待著被挖掘出來的你。而你選擇用來處理失敗與悲傷的方式,決定了你未來的樣子。 不要對抗悲傷,其實她並不負面:我希望你能與之獨處、瞭解她的存在、感受她的重量,這終將轉化成你面對這世界最真誠的力量與勇氣,以及無可取代的韌性。 這篇文不是心靈雞湯也不是勵志小語,是我經歷過的真實感受。平常鮮少有空可以好好跟你們每個人聊天,但還是惦記著你們過的好不好(雖然你們期中期末都會集體消失,放我一人累得要死上課+累得要死值班)。我期許你們在攝影這條路上能不停發現問題、不停遇到難題,然後不停發現更多可能的自己,慢慢成為一位扛的起一切悲傷、又能處之泰然的地球人。 我到現在也還在努力,所以我們一起加油吧! (Texts by Anna) 新加坡萊佛士書院Raffels Institution暑期夏令營來到Onfoto學手工書! 這間在新加坡歷史悠久成績頂尖的中學,在國中升高中的假期間,都會安排學生們去別的國家校外教學,今年這群來到台灣的孩子們,隨著老師帶著相機在臺灣六天到處走透透,拍下許多旅途中的回憶,在回去新加坡的前一天,來到 Onfoto 一人做一本自己的影像旅遊手記。 面對20位學生、兩位導師以及隨團攝影師的大陣仗,其實自己心裡也很緊張,看到遠遠的一台遊覽車往工作室駛來,學生們一一下車後才發現全班都是男生(愣凳一下)! 不過表面上非常鎮定的我,設計了一款簡單容易的手風琴書 Accordion Book,是一款只要ㄧ張內頁以及紙板就可完成的摺疊書,可以完全展開來看,也可以一頁一頁翻。另外還準備了許多報章雜誌,讓他們可以利用攝影蒙太奇的手法,自由剪貼設計自己的封面封底。 現場做書的情況很熱鬧,工作室各個角落都被「充 分 利 用」到 ,工作室角落還有他們隨團帶來的三台攜帶型 Canon 印表機,熱騰騰一邊印刷著學生們剛拍好的照片。同學們有的席地而坐,將選好的照片攤開來一起老師們討論該怎麼編輯照片、有的人很認真的在做書套,準備做好書後送給在新加坡的女朋友、有的寫了一首漂亮的好漢字,也有人很苦惱想表達的中文寫不出來,也有人一邊唱歌一邊做書,唱一唱全場笑成一團。 透過這些孩子們年輕的眼睛,我看到鏡頭底下他們拍的照片真的是充滿活力,這六天才剛學會一些基本攝影技巧的他們,我們眼中的日常生活,在他們眼裡卻是樣樣新鮮:公園裡孩子們無邪的眼神、斑馬線上匆匆過路的行人、下過雨後撐著五顏六色傘的城市、從遠處取景人比101還高、還有高美溼地昏黃的夕陽與剪影、霓虹燈裡的夜市小攤販... 都一一被收錄在書裡,我很高興能給他們這麼一個紀念品,可以帶回去記錄他們在台灣遇見的回憶。 我很喜歡其中一位同學在書裡寫的一段話,在此和大家分享:「攝影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在我們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沒有相機,在我們快捷的生活中,我們是沒法觀察的,但是有了鏡頭,生活就更精彩。」看來這些遠道而來的小朋友,已經喜歡上攝影帶來的樂趣嘍! 至於到底 Raffels Institution Singapore 是怎麼知道 Onfoto 的呢?原來是他們的隨團攝影老師 Sean 幾個月前來到台灣旅遊時剛好住在北投天母一帶,無意間散步經過Onfoto,拍了張照回到新加坡後,沒想到幾個月後就成就了一日手工書的活動,所以說緣份是不是很奇妙呢? (Text and Images by #宛瑜老師 1U Studio) Ps.在此還要特別感謝Anna和小幫手子瑩兩位的大力協助 有你們在我就吃了顆定心丸~ 「一開始還不懂攝影,嘗試自己翻攝影書及資料,感覺都偏重技術上或是器材上的東西,在無意間,來onfoto上課後,突然發現攝影觀念才是最重要的,也因此被影響很深,Anna老師的課,是偏國外式教學,會先讓你了解攝影的觀念表達,介紹國內外不同攝影師,以及攝影史的重要性,再讓我們依照上課內容去拍攝作業,下周上課同學們會彼此評圖。
評圖是我最喜歡的時間,讓自己能夠發現照片中沒看到的盲點,並了解每個人看到照片的想法,在傾聽中,試著論述自己的作品,並知道下次該如何改進。Anna老師會以詢問式的方法,讓我們自己去思考,訓練攝影觀念的想法,課堂上很愉快卻不失嚴謹,每每上完Anna老師的課,就會吸收到很多不同新知,並打破一切舊有的觀念。 上完Anna老師的課也才知道,原來selfie和self-portrait是完全不一樣的,很感謝她教給我們的東西,以訓練式的方式,讓我們在攝影中學會思考,也讓我對攝影看法有嶄新的觀念,並且找到自己對攝影的方向,也更愛攝影這件事。」(Photo and Text by Mavis Tsao) -- Image: Miss Negative and Me by Mavis Tsao, 2016攝影的本質春季週日班 攝影師創造的每一張影像,往往是自我的部分反射。這堂課以「自已」出發,藉由欣賞自拍攝影家們的作品與風格,探討將自己當成主體進行拍攝的各種呈現方式與可能性,進而激發內心藝術語言的發聲。
每堂會有1-2張與當週課程相關之自拍作業,並於下堂課進行評圖與討論。學生會於最終堂時展示 6-10 張自成一系列迷你作品集。 During the studying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use the “self” as the main subject to explore their inner voices and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their own style. Course will be introduced in slides and will include both different photographer that also use self as the subject to create artwork and different genre of self portraiture styles. Assignments are required every class, and will hold a critique every after class. In the final clas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present a 6-10 cohesive image as their final project. -- 授課導師:Lucky 呂盈蓉 開課時間:平日週一班9/26 7pm開班 (上課日期10/10、10/24、11/7、11/21、12/5) 週日班10/8 4pm 開班 (上課日期10/22、11/5、11/19、12/3、12/24) 學費:5500 (共6堂、每堂 2.5 小時、4-6人小班制) -- 課程詳細內容請見官網: http://www.onfotostudio.com/33258251053902324433---24478258… -- 請私訊、官網填寫表單,或來信報名,謝謝 http://www.onfotostudio.com/contact-us.html 02-88661982 -- Image: Self-portrait of Lucky Ying Jung Lu, 2015. |
類別
All
Archives
February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