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OTO STUDIO - SEE THE WORLD, BE YOURSELF.
  • 關於我們|about
    • 創辦人|Founders >
      • 韓筠青|Anna Yun Ching Han
      • 孫蕙戀|Hye Ryun Son
    • 經營團隊|Management
    • 空間介紹|Spaces >
      • 中山工作室|Studio
      • 天母暗房|Darkroom
      • 展覽場地申請
    • 展覽|Exhibition >
      • 2020 >
        • #29 留白聚焦 — 攝影聯展 >
          • 留白聚焦|第三屆攝影徵件活動
        • #28 台北民宿藏畫 - 汪正翔個展
      • 2019 >
        • #27 錯視結構 Illusory Composition|2019 ONFOTO 學生聯展
        • 2019 五週年公益攝影聯展:徵件活動
        • #26 記憶偏移写真|富澤大輔個人写真展
        • #25 文字先決|ONFOTO 第二屆攝影徵件聯展 >
          • 文字先決|第二屆攝影徵件活動
        • #24 花,非花|新銳攝影家陳曦個展
        • #23 ONFOTO 攝影家大展|與生俱來的場域
      • 2018 >
        • #22 時區檔案|林予晞攝影個展
        • #21 台北製造|ONFOTO 第一屆攝影徵件聯展
        • #20 家書|蔡胤勤感知影像藝術書創作個展
        • #19 The MOSES-神性、黑洞與人性|中國新銳攝影師高明昔個人影展
      • 2017 >
        • #18 2017 ONFOTO 學生聯展
        • #17 2017 ONFOTO 導師聯展
        • #16 過江|周越北韓紀實攝影個展
        • #15 與你同在|韓裔新銳攝影師李高恩 LGBT人像攝影個展
        • #14 以往的再尋|李泳麒重鉻酸膠質顯影個展
        • #13 非一般|陳智賢攝影個展
      • 2016 >
        • #12 0216 ONFOTO 學生聯展
        • #11 The Longest Year|呂盈蓉自我顯影創作個展
        • #10 2016 ONFOTO 導師聯展
        • #9 人生人海裡,你不必記得我|中國攝影雙人組金浩森+文子台灣攝影首
        • #8 皮下映攝|韓國新銳攝影師朴炳俊自拍攝影個展
        • #7 再見再見|曾子恩攝影首展
        • #6 覓渡 Wanderlust : 時候尚早|Wilson Lee 攝影首展
      • 2015 >
        • #5 2015 ONFOTO 學生聯展
        • #4 Look At Me|許愷中黑白銀鹽攝影個展
        • #1 ONFOTO 開幕特展|孫蕙戀+韓筠青古典影像顯影雙人展
    • 專欄|Column
    • 青年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 合作導師|Instructors
    • 呂盈蓉|Lucky Ying-Jung Lu
    • 陳宛瑜|Wan-Yu Chen
    • 李泳麒|Kalen Wing-Ki Lee
    • 蔡胤勤|Yin-Chin Tsai
    • 汪正翔|Sean Wang
    • Kadosa Yuan
    • 李君慈|Jyunc-Cih Li
    • 許亞歷|Yali Hsu
    • 劉子正|Tzu Cheng Liu
    • 彭啟東|Qi Dong Peng
    • 藍仲軒|Chung-Hsuan Lan
    • 許愷中|Eric Hsu
    • 黃祥昀|Hsiang-Yun Huang
    • 何沐恬|Tammy Mu-Tien Ho
    • 葉明勳 |Eric Yeh
    • 蕭晨佑|Richard Hsiao
  • 招生中|Current
  • 所有課程|SCHOOL
    • 線上課程 x 好學校
    • ONFOTO creative 攝影創意課程 >
      • 攝影未來學:給2050的台灣人看的照片
      • 攝影的思辨與編輯
      • 紙上劇場:攝影的虛擬情境
      • 私領域的限地攝影
      • 當代攝影與創作
    • 商業人像課程 Commercial Portrait >
      • 自然光判讀 ╳ 膚質探討
      • 離機閃實務 ╳ 場域肖像
    • 攝影書系列課程|Photobooks >
      • 裝幀詩學:攝影書的編輯與實踐​​
      • 行走的紙:手工製本的技術美學
      • 影像排序學:系列作品的韻律
      • 攝影畫報實驗工作坊
    • 暗房創作|Darkroom >
      • 古典顯影|Historical Processes >
        • 氰顯影 Levele 1|Cyanotype Level 1
        • 氰顯影 Level 2 - 染色|Cyanotype Level 2 - toning
        • LEZS 通行證限定課程:2hour 天母氰顯影採集計畫
        • 凡戴克棕|Van Dyke Brown
        • 鹽印法|Salted Paper
        • 重鉻酸膠質顯影|Gum Bichromate
      • 黑白暗房|B&W Darkroom >
        • 基礎黑白暗房 Level 1|Darkroom Level 1
        • 基礎黑白暗房 Level 2|Darkroom Level 2
        • 進階黑白放相 Level 3|Advanced Printing Level 3
        • 黑白放相與應用|Special Processes
        • 黑白放相複習班|Refresher Series
      • 數位暗房|Digital Darkroom >
        • Level 1 基礎影像處理:如何拍出高品質的影像
        • Level 2 進階影像處理與色彩管理
        • Level 3 作品集製作與輸出
      • 數位負片|Digital Negative
    • 攝影工作坊|Workshop >
      • 採訪形象照工作坊:(不)規則的人像攝影術
      • 看照片與寫照片:如何書寫藝術家作品自述
      • 攝影策展工作坊:展場規劃
      • 海鹽與銀的畫意方程式:鹽印法工作坊
      • 顯影之王:鉑金鈀金顯影工作坊(初階、進階)
      • 攝影書籍編制 Level 1:概念建構
      • 攝影書籍編制 Level 2
    • 過往課程一覽 >
      • 攝影美學|Aesthetics >
        • 攝影與方法論 Topic 1:藝術史、社會與哲學思考
        • 攝影與方法論 Topic 2:歷史、權力與後殖民
        • 藝術與科學 Topic 1:時間與夢境
        • Current Season:藝術家帶你看展覽
        • 夢境製造:文字與影像的跨域創作
        • 為什麼恨攝影專題 >
          • 為什麼恨攝影|《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 為什麼恨攝影|《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 為什麼恨攝影|《持續進行的瞬間》
          • 為什麼恨攝影|攝影評論經典篇
      • 攝影概念|Concept >
        • 人像觀點系列工作坊 >
          • 觀點一|棚拍心理學:攝影師與被攝者的私密儀式
          • 觀點二|觀景窗之外:攝影師與被攝者的距離
          • 觀點三|色彩先決:拍攝現場的顏色 v.s. 攝影師心裡的顏色
          • 觀點四|系列人像攝影企劃構想
        • 觀念式創作方法
        • 攝影的本質 Level 1
        • 給攝影師的創意色彩學
        • 人像的藝術
        • 進階 - 攝影的本質 Level 2
        • 進階 - 自我顯影:解構自我篇
        • 入門 / Introductory >
          • 必修課程 / Required
          • 選修課程 / Elective
  • 一對一指導|one-on-one
    • 個人攝影指導|One-on-One Learning
    • 藝術學院留學:作品集指導|Art School Application
  • 青少年攝影學堂|Youth Program
    • 另類顯影的創意入門|Printing with Alternative Processes
    • 數位編修入門|Digital Imaging
  • 聯絡我們|Contact
  • 行事曆|Calendar
  • 學員精選作品|Showcase
  • 攝影,和我們的六種命題|ONFOTO STUDIO 2020 學生聯展 系列專訪影片

覓渡 WANDERLUST:致青春的畢業影像詩,時候尚早Wilson Lee攝影個展前專訪

1/28/2016

Comments

 
Picture
​人生有很多階段,當走過一段時期,步入下個時期時,你會選擇怎樣告別?歲月匆匆,被時間不斷追逐的我們,可曾好好地為我們逝去的青春致意?Wilson Lee「WANDERLUST覓渡」這一系列作品不同以往,首度將自拍創作與旅遊攝影結合,將當時面臨人生抉擇的煩惱,融合過去幾年自己所喜愛的影像風格及理念,幻化為一首詩篇,彷彿是對過往青春的一種告別。且趁著他即將在台舉辦個展之際,聽他聊聊「WANDERLUST覓渡」的創作,以及這些年的成長變化。
​

關於 Wilson Lee
 
在英國主修經濟的攝影部落客,多撰寫旅遊類及器材使用心得類文章,並以「時候尚早」等名字活躍於港台攝影媒體平台。其作品曾先後獲得美國IPA、法國PX3、Sony世界攝影獎等國際攝影比賽的肯定。認為攝影是證明自己存在的一種方式,也是觀察世界的一種角度。
 
Blog / Facebook / Flickr / Instagram/ Official webpage


從日系小清新的印象開始
 
最初在雜誌和網站上知道Wilson Lee時,他還是比較多以「時候尚早」這個名字及部落客的身分闖蕩,寫不少關於器材的使用報告,包括底片和數位相機。當年同樣憑著對「濱田系」攝影風格的喜愛,看到Wilson寫的那篇Pentax 67而走入他的部落格,也或許正是這樣,儘管他拍攝的題材涉獵廣泛,風格亦不盡相同,但我腦中的資料庫,已經自動為他Tag上「日系清新」四個字。
 
「其實我現在不會說自己的照片有什麼日系的感覺,」當被說起自己的照片「日系小清新」時,Wilson似乎有些靦腆,「的確一開始我會想拍照,是因為當時在Flickr上Follow了很多日本攝影師的作品,特別是濱田英明,那樣作品風格是我到現在一直都很喜歡的,所以我在拍照時會想嘗試加入這樣的感覺。」淡雅明亮而溫暖,常常帶給觀者舒服的視覺感受,對於Wilson來說亦是如此,然而隨著拍照經驗與作品閱覽的積累,他對於所謂的「日系」攝影風格的看法也有所轉變。
 
「我現在覺得我的照片並沒有很『小清新』,雖然畫面中的確有那樣的藍色和綠色色調,可是每次當我回顧自己的照片時,就都會覺得不夠,可能是我對『小清新』的要求更高了,或者是說每一次嘗試不一樣的風格,最後都會很自然地多出我自己的個人風格,所以說我不敢說自己是『日系』,像濱田英明他們才是真的『日系』。」Wilson坦言,日系小清新並不適用與所有題材,而面對拍攝內容的不同,他自然而然會去尋找適合的風格,再加上自己本身是個樂於嘗試不同風格的攝影者。「而且我覺得『日系』其實是一個很廣義說法,並不是只有小清新,像森山大道也是日本攝影師,但他就不是那種風格。」

Picture
Eastbourne Coast/ Wilson Lee
把青春煩惱寫成詩
 
不管別人聽到「日系」和「小清新」是拍手應和還是翻白眼,說穿了也都只是一種影像風格的選擇,若將照片比做一本書,那影像風格就是它的封面,影像內容則是它的內文,而Wilson這次即將在台展出的作品「WANDERLUST覓渡」,彷彿是他用鏡頭為自己設計的一本「青春畢業紀念冊」。
 
「這一系列作品,真的是我對自己那時過去幾年的一個總結,也是對我部落格Teeny Life這個idea的一個實踐。」WANDERLUST覓渡,是Wilson 2014年夏天在澳洲西部拍攝的作品。乍見這一系列時,讓曾看過他在攝影網站專欄文章的我耳目一新──不同於以往純旅遊或街頭攝影類的作品,而更有藝術創作的氣息。Wilson分享道,在拍攝這組作品時,他因為面臨學士畢業,需要抉擇未來去向,因而感到迷惘。「我當時有很多可以選擇,可以去拍照、可以去銀行工作、可以去當諮詢顧問(Consulting)等,但我一直得不到答案。」或許也正是因為遊歷過許多國家,也閱讀過不少攝影師的作品,讓年輕的他深感人類之渺小,即如同他在部落格標題下Key的那行「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相比大自然的年歲,人的一生不過一瞬,所以是不是應該找到什麼遠大的抱負或理想,留下生命精彩的印記?
 
「後來我想了想,覺得那樣的東西有些人會找到,有些人可能在尋找的途中就先陣亡了,可是我覺得找到也好,沒有找到也好,在那尋找的過程中都已經成就一生,所以才有了這一系列作品主要概念。」恰巧那年夏天,在跟隨家人到澳洲時,獲得約一星期的時間可到澳洲西部走走。不同澳洲東岸城市風光,西澳能見到像沙漠、半沙漠、森林等原始自然景觀,讓Wilson更萌生想要趁機拍攝一組有自己想法的作品的念頭,不再只是隨意的旅拍。於是,他決定將自己當時的「煩惱」用影像表現出來,並著手規劃拍攝,包括挑選場景及角色造型設計等。
​
Picture
2014 UK / Wilson Lee
找尋理想的天地與蜉蝣
 
想營造天地蒼茫的視覺感受,必然需要寬闊的大場景,Wilson特意運用了天、海、林、漠等各種基本自然元素,搭配渺小的流浪者於其中,演繹在人生旅途中探索漂泊的意境。「因為我想要有那種荒蕪的感覺,所以在選擇場景時除了要寬廣,還要人不多,雖然事先選好地方,但也有到了現場才發現沒有想像中那麼美的狀況。」儘管一切都在事前計畫好,實際執行必然還是會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如天氣的變化。「其實我的運氣已經很不錯了.花了一個星期拍攝,天氣都算不錯,一趟下來拍了二三十張,最終挑選出十幾張來構成這系列作品。」
 
海與天的藍、森林的綠和沙的黃,那一張張畫面中的色調是如此自然,給人清新舒適的視感,而那「流浪者」長袍的棕色,亦無違和地融入在畫面中,彷彿本就生長於此。不諱言,一開始在看照片中的人物時,我一直以為那是Wilson找來演繹「自拍」的模特兒,直到他說「那個是我自己」時,我這才恍然大悟──這真的是親力親為的自拍創作啊!Wilson解釋,這次因為是獨自旅行,但他又想在畫面中加入人的元素,於是只能選擇自拍。「所以這部真的是關於『我』的作品。」他笑了笑。

Picture
WANDERLUST / Wilson Lee
用自己當模特兒來進行的自拍創作,可想而知具有一定的難度,會耗費比一般拍攝更多的精力和時間。Wilson笑道,雖然現在能使用一些無線遙控裝置來方便拍攝,但因為他還是得反覆確認構圖畫面及拍攝出來的效果,所以常常需要跑來跑去查看,而當遇到一些比較特殊的場景,為了讓人看起來更渺小,他必須加長自己與相機的距離,並請路人協助按下快門。「自拍真的是比較麻煩的創作方法,同樣一個場景,我要先拍好多張,才能確定自己要站在哪裡比較好,然後再拍好幾張,去看袍子被風吹動的形狀好不好看,為了把握時間,還要跑很快。」
 
說到那件袍子,Wilson說這是他特別在佛學用品店裡面找的,除了作出心中理想的漂泊感外,更能加入一些禪意。「其實我那時候在袍子裡是穿了一般的褲子和衣服,所以在拍照的過程中,我還得常常要注意拍出來的我有沒有『穿幫』,因為風那樣吹,那袍子也不算很大。」他的這一身服裝造型,似乎跳脫了時間的束縛,可以在過去、現在,也可以是未來,而我相信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樣的人,一生一樣逃不開像這樣的覓渡。
 
「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有明確目的地去拍攝,也是我第一次真的去找一個主題來創作,把一開始開部落格的那個『滄海一粟』的想法,真正變成了一組照片,並融匯了我過去幾年喜愛的風格、內容等在裡面,所以說它是我對Teeny Life這個階段的一個總結。」Wilson提到,因為從12歲開始就常常一個人到處旅行,在看過大千世界,因此時時感受到人相對自然真如同塵埃般微小,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蘇軾的那句「寄天地於蜉蝣,渺滄海之一粟」彷彿是他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他。「這句話雖然讓我們知道自己很渺小,生命很短暫,但不代表因此我們什麼都不要做,反而要努力去做一些事,就像我喜歡攝影這樣,覺得自己拍出來的東西能被大家喜歡,也是一件很棒的事。」
​
Picture
Portrait 2015 A / Wilson Lee
轉變,各種意義上的
 
WANDERLUST覓渡的其中一張,獲得了2015年Sony世界攝影比賽香港地區的第三名,而在拍攝這組作品後的一年裡,Wilson自身因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套用他自己在部落格上說的,就是「各種意義上的轉變」,而2014年夏天在拍攝WANDERLUST時的迷惘,如今已理出思緒。「我現在在英國讀碩士,今年即將畢業回香港工作。」對於自己未來的攝影之路,他也找到了明確的方向:「現在的攝影目標就是一直拍下去,但目前不會想要變成全職,因為我覺得自己還不到那個程度,所以只想找一份工作,然後有時間拍拍自己真的喜歡的東西,希望每一年都能儘量拍一組到兩組自己的作品,往辦展和出書這部份發展。」
 
除了未來規劃,對於攝影的題材,Wilson也有新的嘗試。「這一兩年來我比較專注於人像拍攝,那是我幾年來都沒有接觸的範疇,也覺得拍人像和拍其他類別的東西很不一樣。」他坦承,以往他擅長街拍類的題材,習慣當一個觀測者,善於觀察周遭的環境,發現不一樣的視角,不管是路人也好、建築也罷;而拍人像不再是作為觀測者來進行拍攝,更像個主導者,可以加入比較多自己的概念,這是他想挑戰的。再者,由於旅遊、街頭類的題材拍多了,他現在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我不再想只是到一個地方就拍,而會想到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才拍,但由於課業忙碌,我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到那些特別的地方,所以這兩年慢慢變得拍人像比較多。」
 
拍攝人像,最令人煩惱的莫過於「引導」這件事情,Wilson表示因為自己本來不是個話多的人,一開始也很不習慣,但後來慢慢地也就克服了這個問題。「這也是我的一個轉變,最初拍人像正好也是在我大學快畢業的那個時候,當時也就提醒我工作了以後,似乎不能再『話不多』,於是有強迫自己好好地去面對人。」
​
Picture
Portrait 2016 B / Wilson Lee
過去、現在、未來
 
這次由於OnFoto的邀請,Wilson決定在台灣舉辦人生的第一次個展,畢竟寫攝影部落格那麼些年,讀者群們有一半都來自台灣,因此他選擇把這「第一次」獻給在台灣的朋友,並以「WANDERLUST覓渡」這一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做展出,「因為這組作品是Teeny Life的總結,所以應該也是台灣的大家比較熟悉的我吧。」就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似乎也是向台灣的讀者們正式宣告,他對過去那個寫器材評測的自己的告別。
 
還有半年就將進入職場,Wilson希望能在畢業前多嘗試一些自己還沒嘗試過的事,像這次辦展和之後的出書計畫,就算學校的課業已經非常繁忙。「我覺得這樣忙碌的狀態也很不錯,證明自己沒有在浪費時間,畢竟以後工作之後時間可能沒有那麼多。」本身修習經濟相關學科的Wilson,未來亦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該領域中,經濟對他而言就如同攝影一樣,是他觀察世界的一種角度。
 
而當我問起是否害怕工作後就沒有時間拍照或做其他事時,他給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答案:「我覺得這個是自己的選擇,所以沒怎麼在害怕,因為我當初選了這條路,這也是我本來就知道會發生的事。而且我覺得能讓自己有時間去接觸不一樣的東西也很好,畢竟攝影不只是拍照本身,也是一種個人成長,如果一直只埋頭在攝影裡,那樣的成長很有限,如果多去看看其他東西之後,在回來攝影,那可能拍出更不一樣的作品。」

Picture
Portrait 2016 A / Wilson Lee
2016/1/18   
​文/ 吳時馨 Lucy  
版權為Onfoto Studio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Facebook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20200791391176/

    按一下這裡來編輯。

Submit
Comments

    RSS Feed

    類別

    All
    古典顯影
    小幫手獨白
    展覽活動
    年度回顧
    攝影的本質
    攝影的語言
    藝術手工書
    課程公告

    Archives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October 2016
    September 2016
    August 2016
    July 2016
    June 2016
    May 2016
    April 2016
    March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December 2015
    November 2015
    October 2015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rch 2015
    February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September 2014
    August 2014

ONFOTO 中山工作室|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 150 號 2 F|02-88661982
​
ONFOTO 天母暗房|台北市士林區士東路 286 巷 22 號 1F|02-88661982
Line 客服小幫手,即時解決您報名/課程的疑慮
加入好友


​隱私權政策 | Privacy Policy

  • 關於我們|about
    • 創辦人|Founders >
      • 韓筠青|Anna Yun Ching Han
      • 孫蕙戀|Hye Ryun Son
    • 經營團隊|Management
    • 空間介紹|Spaces >
      • 中山工作室|Studio
      • 天母暗房|Darkroom
      • 展覽場地申請
    • 展覽|Exhibition >
      • 2020 >
        • #29 留白聚焦 — 攝影聯展 >
          • 留白聚焦|第三屆攝影徵件活動
        • #28 台北民宿藏畫 - 汪正翔個展
      • 2019 >
        • #27 錯視結構 Illusory Composition|2019 ONFOTO 學生聯展
        • 2019 五週年公益攝影聯展:徵件活動
        • #26 記憶偏移写真|富澤大輔個人写真展
        • #25 文字先決|ONFOTO 第二屆攝影徵件聯展 >
          • 文字先決|第二屆攝影徵件活動
        • #24 花,非花|新銳攝影家陳曦個展
        • #23 ONFOTO 攝影家大展|與生俱來的場域
      • 2018 >
        • #22 時區檔案|林予晞攝影個展
        • #21 台北製造|ONFOTO 第一屆攝影徵件聯展
        • #20 家書|蔡胤勤感知影像藝術書創作個展
        • #19 The MOSES-神性、黑洞與人性|中國新銳攝影師高明昔個人影展
      • 2017 >
        • #18 2017 ONFOTO 學生聯展
        • #17 2017 ONFOTO 導師聯展
        • #16 過江|周越北韓紀實攝影個展
        • #15 與你同在|韓裔新銳攝影師李高恩 LGBT人像攝影個展
        • #14 以往的再尋|李泳麒重鉻酸膠質顯影個展
        • #13 非一般|陳智賢攝影個展
      • 2016 >
        • #12 0216 ONFOTO 學生聯展
        • #11 The Longest Year|呂盈蓉自我顯影創作個展
        • #10 2016 ONFOTO 導師聯展
        • #9 人生人海裡,你不必記得我|中國攝影雙人組金浩森+文子台灣攝影首
        • #8 皮下映攝|韓國新銳攝影師朴炳俊自拍攝影個展
        • #7 再見再見|曾子恩攝影首展
        • #6 覓渡 Wanderlust : 時候尚早|Wilson Lee 攝影首展
      • 2015 >
        • #5 2015 ONFOTO 學生聯展
        • #4 Look At Me|許愷中黑白銀鹽攝影個展
        • #1 ONFOTO 開幕特展|孫蕙戀+韓筠青古典影像顯影雙人展
    • 專欄|Column
    • 青年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 合作導師|Instructors
    • 呂盈蓉|Lucky Ying-Jung Lu
    • 陳宛瑜|Wan-Yu Chen
    • 李泳麒|Kalen Wing-Ki Lee
    • 蔡胤勤|Yin-Chin Tsai
    • 汪正翔|Sean Wang
    • Kadosa Yuan
    • 李君慈|Jyunc-Cih Li
    • 許亞歷|Yali Hsu
    • 劉子正|Tzu Cheng Liu
    • 彭啟東|Qi Dong Peng
    • 藍仲軒|Chung-Hsuan Lan
    • 許愷中|Eric Hsu
    • 黃祥昀|Hsiang-Yun Huang
    • 何沐恬|Tammy Mu-Tien Ho
    • 葉明勳 |Eric Yeh
    • 蕭晨佑|Richard Hsiao
  • 招生中|Current
  • 所有課程|SCHOOL
    • 線上課程 x 好學校
    • ONFOTO creative 攝影創意課程 >
      • 攝影未來學:給2050的台灣人看的照片
      • 攝影的思辨與編輯
      • 紙上劇場:攝影的虛擬情境
      • 私領域的限地攝影
      • 當代攝影與創作
    • 商業人像課程 Commercial Portrait >
      • 自然光判讀 ╳ 膚質探討
      • 離機閃實務 ╳ 場域肖像
    • 攝影書系列課程|Photobooks >
      • 裝幀詩學:攝影書的編輯與實踐​​
      • 行走的紙:手工製本的技術美學
      • 影像排序學:系列作品的韻律
      • 攝影畫報實驗工作坊
    • 暗房創作|Darkroom >
      • 古典顯影|Historical Processes >
        • 氰顯影 Levele 1|Cyanotype Level 1
        • 氰顯影 Level 2 - 染色|Cyanotype Level 2 - toning
        • LEZS 通行證限定課程:2hour 天母氰顯影採集計畫
        • 凡戴克棕|Van Dyke Brown
        • 鹽印法|Salted Paper
        • 重鉻酸膠質顯影|Gum Bichromate
      • 黑白暗房|B&W Darkroom >
        • 基礎黑白暗房 Level 1|Darkroom Level 1
        • 基礎黑白暗房 Level 2|Darkroom Level 2
        • 進階黑白放相 Level 3|Advanced Printing Level 3
        • 黑白放相與應用|Special Processes
        • 黑白放相複習班|Refresher Series
      • 數位暗房|Digital Darkroom >
        • Level 1 基礎影像處理:如何拍出高品質的影像
        • Level 2 進階影像處理與色彩管理
        • Level 3 作品集製作與輸出
      • 數位負片|Digital Negative
    • 攝影工作坊|Workshop >
      • 採訪形象照工作坊:(不)規則的人像攝影術
      • 看照片與寫照片:如何書寫藝術家作品自述
      • 攝影策展工作坊:展場規劃
      • 海鹽與銀的畫意方程式:鹽印法工作坊
      • 顯影之王:鉑金鈀金顯影工作坊(初階、進階)
      • 攝影書籍編制 Level 1:概念建構
      • 攝影書籍編制 Level 2
    • 過往課程一覽 >
      • 攝影美學|Aesthetics >
        • 攝影與方法論 Topic 1:藝術史、社會與哲學思考
        • 攝影與方法論 Topic 2:歷史、權力與後殖民
        • 藝術與科學 Topic 1:時間與夢境
        • Current Season:藝術家帶你看展覽
        • 夢境製造:文字與影像的跨域創作
        • 為什麼恨攝影專題 >
          • 為什麼恨攝影|《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班雅明精選集》
          • 為什麼恨攝影|《為何是植物圖鑑:中平卓馬映像論集》
          • 為什麼恨攝影|《持續進行的瞬間》
          • 為什麼恨攝影|攝影評論經典篇
      • 攝影概念|Concept >
        • 人像觀點系列工作坊 >
          • 觀點一|棚拍心理學:攝影師與被攝者的私密儀式
          • 觀點二|觀景窗之外:攝影師與被攝者的距離
          • 觀點三|色彩先決:拍攝現場的顏色 v.s. 攝影師心裡的顏色
          • 觀點四|系列人像攝影企劃構想
        • 觀念式創作方法
        • 攝影的本質 Level 1
        • 給攝影師的創意色彩學
        • 人像的藝術
        • 進階 - 攝影的本質 Level 2
        • 進階 - 自我顯影:解構自我篇
        • 入門 / Introductory >
          • 必修課程 / Required
          • 選修課程 / Elective
  • 一對一指導|one-on-one
    • 個人攝影指導|One-on-One Learning
    • 藝術學院留學:作品集指導|Art School Application
  • 青少年攝影學堂|Youth Program
    • 另類顯影的創意入門|Printing with Alternative Processes
    • 數位編修入門|Digital Imaging
  • 聯絡我們|Contact
  • 行事曆|Calendar
  • 學員精選作品|Showcase
  • 攝影,和我們的六種命題|ONFOTO STUDIO 2020 學生聯展 系列專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