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舊制課程,歡迎以 一對一指導 方式報名
真實之後:當代攝影的策略
授課導師|許鈞宜
課程內容
「看不懂當代藝術不表示你蠢;同樣的,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你也不能說它蠢」 — 《誰怕當代藝術!》
此課程由北藝大美術系博士生 許鈞宜 主講,帶領學員討論當代影像的創作的方法,以及與我們相關的影像該如何觀看。
在充滿各種圖像、每個影像都歷經著各種修改的今日,攝影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當攝影開始與其他圖像、文字拼湊組裝、或者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時,我們該如何以創作反思這個視覺超載的時代?
本課堂將透過多元的概念切入,藉由當代攝影常用的手法如:影像的挪用、虛擬世界中的觀看,以及圖像的拼裝來建構意義,令學員能掌握各種創作策略,進一步理解當代攝影。
在每堂課程中,我們將探討當代藝術與美學的多樣案例,逐漸引導學員發展不同的攝影創作策略,思考影像在當代的視覺問題。每堂課皆有實驗性課程作業,學員最終將掌握對當代攝影的閱讀、以及建立起自己的創作策略。
此課程由北藝大美術系博士生 許鈞宜 主講,帶領學員討論當代影像的創作的方法,以及與我們相關的影像該如何觀看。
在充滿各種圖像、每個影像都歷經著各種修改的今日,攝影究竟發生了什麼改變?當攝影開始與其他圖像、文字拼湊組裝、或者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時,我們該如何以創作反思這個視覺超載的時代?
本課堂將透過多元的概念切入,藉由當代攝影常用的手法如:影像的挪用、虛擬世界中的觀看,以及圖像的拼裝來建構意義,令學員能掌握各種創作策略,進一步理解當代攝影。
在每堂課程中,我們將探討當代藝術與美學的多樣案例,逐漸引導學員發展不同的攝影創作策略,思考影像在當代的視覺問題。每堂課皆有實驗性課程作業,學員最終將掌握對當代攝影的閱讀、以及建立起自己的創作策略。
課程關鍵字
當代攝影
虛擬
超真實
擬像
策略
虛擬
超真實
擬像
策略
學習目標
- 加強理解當代藝術與攝影之關係
- 從日常的經驗中反思攝影的可能
- 透過作品與文本建立概念工具箱,實踐各種創作策略
- 掌握影像創作與多種圖像之連結
- 配合課程討論與練習,需自備筆電或平板至教室
什麼人適合這堂課呢?
- 對多種圖像、新媒體創作感興趣的人
- 試圖延伸個人創作風格的人
- 想要增進影像構成邏輯的人
- 嘗試找尋另類拍攝主題的人
- 想理解當代藝術與思潮的人
4 堂課分別在教什麼呢?
(點擊以下展開)
SESSION 2:虛擬的觀看
SESSION 4:攝影作為視窗
選課、報名須知
- 此課為 3-5 人小班制(滿 3 人開班)。
- 學費不含暗房設備使用、課堂使用材料與指定書目。
- 課程中禁止錄音、錄影以尊重講者著作權(可於課程互動時拍照,或拍攝作品)。
-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 150 號 2 F。
- 報名完成後,請至電子信箱收信,於 24 小時內完成匯款,付清後方完成報名並保留名額(不接受現金繳費)。
- 信用卡付費:送出報名表後會寄出刷卡連結。
- 轉帳(可分期)成功後,請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通知「匯款帳戶後 5 碼」及「匯款金額」確認入帳。
- 若因故無法出席課程,開課時間 11 天前,需扣除 5% 信用卡交易費;開課 10 日內,需酌收 20% 備課手續費;開課日 48 小時內不接受退費。
- ONFOTO 保留所有課程及活動的解釋及異動權。
- 報名者於遞交報名表時,即等同於了解並同意以上所有繳費辦法與注意事項。
導師介紹:許鈞宜
1992年生於宜蘭,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生。
從事影像與文字創作,聚焦於影像與記憶、知覺之關係。作品多從實驗電影、拾獲影像等脈絡出發,試圖建構影像自身的問題性。
曾策劃展覽「不在此見」(2020, 關渡美術館)、「遭逢的映像」(2020, 靜慮藝術),亦參展於「台灣當代一年展」、「臺北詩歌節」等。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書寫散見於《現代美術》、《PAR 表演藝術雜誌》、《字花》與網路媒體Mplus等。
從事影像與文字創作,聚焦於影像與記憶、知覺之關係。作品多從實驗電影、拾獲影像等脈絡出發,試圖建構影像自身的問題性。
曾策劃展覽「不在此見」(2020, 關渡美術館)、「遭逢的映像」(2020, 靜慮藝術),亦參展於「台灣當代一年展」、「臺北詩歌節」等。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書寫散見於《現代美術》、《PAR 表演藝術雜誌》、《字花》與網路媒體Mplus等。
學員作品
周向妍 作品,2021
在 Instagram 上透過羅浮宮地標,找到在美術館內打卡的網美,把她們身後的畫移除掉,置換為同樣一張打卡照,產生類似無限迴圈(mise en abyme)的視覺效果。
在看這些與名畫打卡的網美照時,作為觀者的你,感受到了什麼?
在 Instagram 上透過羅浮宮地標,找到在美術館內打卡的網美,把她們身後的畫移除掉,置換為同樣一張打卡照,產生類似無限迴圈(mise en abyme)的視覺效果。
在看這些與名畫打卡的網美照時,作為觀者的你,感受到了什麼?
Gagi Liang 作品,2021
《Way to Sadness》
世界上有一些讀起來特別傷心的角落,既然看起來都這麼傷心了,不如就用看起來很美好的方式去吧。點進圖片,你會看到真實的世界一如往常。
《Famous Attractions》
Google「龍貓隧道」,小小台灣就可以看到數十以卡通知名人物為名的景點,與其以此攀附外國經典,讓龍貓真的在圖中現身,成為真的「龍貓隧道」反而更名副其實。
*點擊圖片或作品標題進入作品網站
《Way to Sadness》
世界上有一些讀起來特別傷心的角落,既然看起來都這麼傷心了,不如就用看起來很美好的方式去吧。點進圖片,你會看到真實的世界一如往常。
《Famous Attractions》
Google「龍貓隧道」,小小台灣就可以看到數十以卡通知名人物為名的景點,與其以此攀附外國經典,讓龍貓真的在圖中現身,成為真的「龍貓隧道」反而更名副其實。
*點擊圖片或作品標題進入作品網站
《ROUTINE OBSERVATION REPORT》by James 丁正杰,2021
權力對人的影響並不容易察覺,而權力內在的互動,又更加難以覺察。本作品挑選了戶政制度,將之比擬成名為”We”的部門,透過該部門就例行業務範圍 — 出生、遷入、遷出、婚姻、死亡 — 的內部報告,觀察權力運作及互動的痕跡。透過報告內容,讓平常的被觀察者除可看到權力如何運作在人身上之外,也得以觀察與思考不同權力間的關連與互動,以及人如何被當成計量單位對待。
*點擊圖片或此進入作品網站
權力對人的影響並不容易察覺,而權力內在的互動,又更加難以覺察。本作品挑選了戶政制度,將之比擬成名為”We”的部門,透過該部門就例行業務範圍 — 出生、遷入、遷出、婚姻、死亡 — 的內部報告,觀察權力運作及互動的痕跡。透過報告內容,讓平常的被觀察者除可看到權力如何運作在人身上之外,也得以觀察與思考不同權力間的關連與互動,以及人如何被當成計量單位對待。
*點擊圖片或此進入作品網站
Debbie Kuo 作品,2021
以虛擬的表現反映現實的可能,諷刺現代社會對攝影性質的改變。
手機的普及化以及網路圖片的快速流通,造成現在人對攝影的觀看不再重視,不到八秒的限時動態停留、快速的滑過貼文,以此想像以前的攝影經典大師,如果存在現在社會會變得如何,或許曾經的經典在現今社會已不再存在。
以虛擬的表現反映現實的可能,諷刺現代社會對攝影性質的改變。
手機的普及化以及網路圖片的快速流通,造成現在人對攝影的觀看不再重視,不到八秒的限時動態停留、快速的滑過貼文,以此想像以前的攝影經典大師,如果存在現在社會會變得如何,或許曾經的經典在現今社會已不再存在。
《Dislocation》by Morrie Wu,2021
此作品靈感來自某天在換電腦桌布時,因為系統錯亂,點擊A圖卻出現B圖、點擊B圖出現C圖的情形,因此延伸思考:我們都很習慣現在的科技,點什麼是什麼、要什麼有什麼,就像數學公式f(x)=y,「結果」都被設定好了;如果今天來到一個網站,點進去的都跟預期的不一樣,這種錯置的感覺,會是什麼情況?
因此我去某個圖庫網站截圖整頁,再將截圖1:1放上去、加上按鈕物件,讓網站以假亂真,彷彿真實存在的圖庫網站。裡頭每一個「顯示出」的主題與「連結出」的事物都有所對應,關係有近有疏、可能是同義也可能是反義。
整個網站的主旨在呈現「錯置」的感覺,意圖打破現實世界既定的公式,猶如突然身陷另一個次元,「使用者」在產生一種「好像...要這樣連結也不是不行啦」的想法之外,也能在不斷錯置的邏輯中,找到另一種打破世界規則的啟發。
*點擊圖片或此進入作品網站
此作品靈感來自某天在換電腦桌布時,因為系統錯亂,點擊A圖卻出現B圖、點擊B圖出現C圖的情形,因此延伸思考:我們都很習慣現在的科技,點什麼是什麼、要什麼有什麼,就像數學公式f(x)=y,「結果」都被設定好了;如果今天來到一個網站,點進去的都跟預期的不一樣,這種錯置的感覺,會是什麼情況?
因此我去某個圖庫網站截圖整頁,再將截圖1:1放上去、加上按鈕物件,讓網站以假亂真,彷彿真實存在的圖庫網站。裡頭每一個「顯示出」的主題與「連結出」的事物都有所對應,關係有近有疏、可能是同義也可能是反義。
整個網站的主旨在呈現「錯置」的感覺,意圖打破現實世界既定的公式,猶如突然身陷另一個次元,「使用者」在產生一種「好像...要這樣連結也不是不行啦」的想法之外,也能在不斷錯置的邏輯中,找到另一種打破世界規則的啟發。
*點擊圖片或此進入作品網站
滾動畫面即可觀看PDF
陳柏宇 作品,2021
日記作為一種私密的紀錄,照片也可被當作是一種私密的紀錄
兩者在某種程度上也都被認為紀錄了某個時間點的真實
但如果來源都是虛構的,那觀看者所感受到的是否也是虛構的
日記作為一種私密的紀錄,照片也可被當作是一種私密的紀錄
兩者在某種程度上也都被認為紀錄了某個時間點的真實
但如果來源都是虛構的,那觀看者所感受到的是否也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