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OTO Creative 攝影創意課程|
感傷物件:攝影的多樣知覺
授課導師|許鈞宜
▌當 期 招 生 中 ▌
週四晚班|四堂課|19:30-22:30|$5000
3/25、4/8、4/22、5/6
週日晚班|四堂課|17:00-20:00|$5000
4/11、4/25、5/9、5/30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每班4-5人小班
週四晚班|四堂課|19:30-22:30|$5000
3/25、4/8、4/22、5/6
週日晚班|四堂課|17:00-20:00|$5000
4/11、4/25、5/9、5/30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每班4-5人小班
課程宗旨
按下快門的觸發因子,即來自於與事物的知覺震盪之間,一如《百年孤寂》裡邦迪亞上校觸碰到冰塊的瞬間、《追憶似水年華》主角馬塞爾因瑪德蓮而開啟的非自主回憶⋯⋯。
攝影不僅是對時間的片刻定影,其同時也銘寫了一段知覺的移轉與變化,凝縮了拍攝者存在的感受。最終展露於影像的,實際上各種多樣知覺如觸覺、聽覺、嗅覺的反映折射。
本堂課將聚焦於如何透過「非視覺元素」構思一張照片,在繞經多種感覺、物件與媒材的觀察後,逐步搭造出意象的符號叢。藉由課堂對於不同物件局部的多樣感受與觀察,引導學員逐漸「構想將臨的影像」。
透過對「感覺的轉化練習」,課程將導向「以複合媒材、現成物的組合去完成攝影裝置」,將各種感覺的移轉與變化軌跡呈現於作品中。學員將在最後一堂課,完成一座裝置作品的雛形。
攝影不僅是對時間的片刻定影,其同時也銘寫了一段知覺的移轉與變化,凝縮了拍攝者存在的感受。最終展露於影像的,實際上各種多樣知覺如觸覺、聽覺、嗅覺的反映折射。
本堂課將聚焦於如何透過「非視覺元素」構思一張照片,在繞經多種感覺、物件與媒材的觀察後,逐步搭造出意象的符號叢。藉由課堂對於不同物件局部的多樣感受與觀察,引導學員逐漸「構想將臨的影像」。
透過對「感覺的轉化練習」,課程將導向「以複合媒材、現成物的組合去完成攝影裝置」,將各種感覺的移轉與變化軌跡呈現於作品中。學員將在最後一堂課,完成一座裝置作品的雛形。
課程核心
- 營造意象的符號叢(聯想、統覺與連覺)
- 「感覺的轉化」:將觸覺、聽覺與嗅覺等轉化至視覺表達上
- 藉由課堂對於不同媒材的觸摸與感受,引導學員逐漸構想出將臨的影像
- 著重於複合媒材於照片上的使用與結合(現成物、檔案與文字等)
- 試圖訓練學員在拍攝影像之外,如何以物件性與多樣媒材去完成作品(攝影--裝置)
課程相關關鍵字
符號學
非自主記憶
攝影與裝置
複合媒材
非自主記憶
攝影與裝置
複合媒材
課程目標
- 訓練以非視覺之感受思考攝影
- 養成構成多樣且靈活的影像構成邏輯
- 能透過複合媒材去加強影像的敘事
- 從平面性的視覺擴增至對物件的多樣感知
- 培養諸多感官之間的強度變化關係
什麼人適合這堂課呢?
- 試圖轉換既有攝影思維的人
- 想要進一步加強攝影敘事的人
- 嘗試延伸攝影創作的可能形式的人
- 對於文字與影像創作感興趣的人
4 堂課分別在教什麼呢?
Session 1.
感覺的重新連結
感覺的重新連結
- 從導師選擇的文學段落進行導讀
- 在課堂上列舉不同影像,引導以不同的非視覺感官進行觀察書寫
- 透過作品個案的分析(涵蓋建築、設計品等),培養學員的對感覺的運用
Session 2.
物的符號叢
物的符號叢
- 透過導師提供的物件,學員將藉由各方觀察進而去堆砌出意象的安排
- 聚焦於感官之間的逐步轉移,並從中提取出對攝影的構思
- 由課堂的物件出發,拍攝下可能與之對話的影像(完成作品實驗 1)
Session 3.
從物件到影像
從物件到影像
- 承接先前課程,進一步討論物件(標本櫃、現成物、檔案)與影像的關係
- 討論如何藉由物件的質地、結構轉化至攝影的構成上
- 引導學員構想出攝影與複合媒材的組合
Session 4.
記憶的可能形式
記憶的可能形式
- 以拼貼、並置、組裝等實驗手法,引導同學完成創作
- 於課間實際完成微型的攝影裝置
- 藉由評圖與討論,令學員理解到多樣的感覺關係
課程參考文本
此為課程相關文本,非必讀,指定讀物會於報名後通知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 馬奎斯,《百年孤寂》
- 巴特,《符號帝國》
- 大西克禮,《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
- 科仁,《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
還想更了解課程之間的差異嗎?
Line 客服小幫手,即時解決您報名/課程的疑慮
Line 客服小幫手,即時解決您報名/課程的疑慮
導師介紹:許鈞宜
1992年生於宜蘭,現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博士生。
從事影像與文字創作,聚焦於影像與記憶、知覺之關係。作品多從實驗電影、拾獲影像等脈絡出發,試圖建構影像自身的問題性。
曾策劃展覽「不在此見」(2020, 關渡美術館)、「遭逢的映像」(2020, 靜慮藝術),亦參展於「台灣當代一年展」、「臺北詩歌節」等。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書寫散見於《現代美術》、《PAR 表演藝術雜誌》、《字花》與網路媒體Mplus等。
從事影像與文字創作,聚焦於影像與記憶、知覺之關係。作品多從實驗電影、拾獲影像等脈絡出發,試圖建構影像自身的問題性。
曾策劃展覽「不在此見」(2020, 關渡美術館)、「遭逢的映像」(2020, 靜慮藝術),亦參展於「台灣當代一年展」、「臺北詩歌節」等。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書寫散見於《現代美術》、《PAR 表演藝術雜誌》、《字花》與網路媒體Mplus等。
學員作品
COMING SOON
選課、報名須知
- 此課為 3-5 人小班制(滿 3 人開班)。
- 學費不含暗房設備使用、課堂使用材料與指定書目。
- 課程中禁止錄音、錄影以尊重講者著作權(可於課程互動時拍照,或拍攝作品)。
-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 150 號 2 F。
- 報名完成後,請至電子信箱收信,於 24 小時內完成匯款,付清後方完成報名並保留名額(不接受現金繳費)。
- 信用卡付費:送出報名表後會寄出刷卡連結。
- 轉帳成功後,請 email 至 info@onfotostudio.com,通知「匯款帳戶後 5 碼」及「匯款金額」確認入帳。
- 若因故無法出席課程,開課時間 11 天前,需扣除 5% 信用卡交易費;開課 10 日內,需酌收 20% 備課手續費;開課日 48 小時內不接受退費。
- ONFOTO 保留所有課程及活動的解釋及異動權。
- 報名者於遞交報名表時,即等同於了解並同意以上所有繳費辦法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