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OTO 於 2022/7/4 更名為敘光室
  • 公告
  • 學員精選作品
|商業人像課程 Commercial Portrait|
​
KADOSA YUAN & 藍仲軒
【基礎棚燈 ╳ 符號式肖像】
Picture

課程介紹

Picture
我該如何構思一件作品?我又該如何執行攝影,並且有效傳達我的想法?

本課程將以古典繪畫作為符號,在棚拍中練習符號運用,讓學員在「無中生有」之外有更多的創作語彙,同時也打破「棚拍是追求視覺饗宴」的固有觀念。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僅去追求器材的美學,也很容易創造出只有自己能讀懂的意義。因此,學習如何使用符號成為了創作者的必備法則 — 運用被攝體的符號意義,揉和成想說的話。

在許多的古典繪畫中,我們能看到符號的運用。又或者,這些繪畫本身也已經成為了符號,並且與當代的擺拍、棚拍產生了呼應 — 我們所謂的編導式攝影,就是來自編導式繪畫。

你將在八堂課中,學會人像企劃的完整流程,並完成一組帶有強烈符號表現的人像作品。

招生對象

Picture
  • 已有穩定影像作品,想突破創作瓶頸
  • 想建立個人影像風格
  • 精進棚燈的光線敘事技巧
  • 熟悉自己的數位相機,已能掌握基本影像品質
  • 熟悉光圈、快門、ISO值之間的細微差異/連動作用

雙導師創作示範
(點擊以下展開)

Step 1 靈感發想
Picture
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d'Eugène Delacroix, 1830
Picture
The Third of May 1808, Francisco Goya, 1814
The Third of May 1808 是典型的浪漫主義的作品,整體畫面黑暗恐怖,內容也有許多符號可以解讀:
  • 遠處的教堂:暗示神的見證;
  • 即將被槍斃者高舉的雙手:如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姿態;
  • 右手掌釘孔:意指這位起義者如耶穌般的「殉教」行為;
  • 鮮明的衣著:與法國軍隊作出強烈的光輝對比,強調了對於西班牙民族的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
STEP 2 符號研究
Picture
Francisco Goya 的 The Third of May 1808 繪製於1814年,描繪了該場戰爭早期的悲慘場景。

​1807年,拿破崙為封鎖英國,進軍與其貿易頻繁的葡萄牙,並與西班牙達成協議瓜分葡萄牙。1808年,西班牙的起義者試圖阻止法國軍隊,導致法國軍隊屠殺馬德里,最終形成以西班牙、法國為首的對抗局面。

*兩幅作品完整挑選、提取過程,將於課堂中詳細介紹
STEP 3 拍攝企劃
Picture
構圖
示範照由一名女性身著白色長裝入鏡,身體姿態稍往後傾,兩腳交叉;兩手臂高舉,手指與掌心向外垂放,頭部仰靠在右手背上。兩手掌心方別有一朵彼岸花與玫瑰花。


佈光
該女性角色站在畫面中央,由棚燈打亮;背景為一處空蕩的房間,沒有燈光,窗外有些微自然光從後方透進來。


使用的繪畫符號
本作品將主要擷取畫中被槍斃者的身體姿態,引用該角色面對死亡的態度,轉述到女子的身體與構圖,塑造角色對情感的反應。

其他符號
雙手如芭雷舞般的舞姿,暗示了電影《黑天鵝》的心理狀態。
雙手掌心的花使用了花語:紅色玫瑰為愛情,而白色彼岸花為死亡的愛情,兩者同為作品增加了情感的敘事。
背景的空房間暗喻幻想與現實的衝突。​
STEP 4 棚燈佈局
Picture
打光設計: Kadosa
Picture
打光設計: Kadosa
根據設計的畫面,設計二~三種燈光設計(需搭配反光、遮光板)。
STEP 5 課堂實拍
Picture
因每位學員的企劃與設定的規模不同,此課程提供場地、棚燈,不包含拍攝所需的素材與出鏡者費用。

出鏡|慕蓉 @mujung23
彩妝|@helentsaiii
STEP 6 修圖、自述撰寫
Picture
Picture
從兩幅油畫中提取符號,完成一系列五張攝影作品。
成品已脫離繪畫本意,加了攝影者的意圖與符號分析,成為獨立作品。

此系列作品自述範例(藍仲軒老師撰寫):
​
《那一位女神 The Goddess》的兩件攝影作品分別引用了著名的浪漫主義畫作《1808年5月3日》(1814)與《自由引導人民》(1831),並將畫作中的符號轉化到了同一位女性上—也就是作為「女神」的主體。

​《1808年5月3日》描繪了18世紀西班牙半島戰爭中的槍決場景。本次的攝影作品挪用了其中一位身穿白衣、高舉雙手、宛如殉教耶穌的人物意象,並在「女神」的雙手加入了玫瑰與彼岸花,兩者意指著熱愛與死亡。微傾的身軀、雙手脆弱狀態,都無以抹滅「女神」堅定的眼神與潔白的衣裝,呼應了畫中角色在被法國軍隊處決前,仍是黑暗畫面中的唯一被照亮的意志。

手持國旗、露出乳房,《自由引導人民》中的回首女人即是母親、是法國、是自由。在遭週的煙硝與背後兇悍的的革命軍面前,她就是一個無瑕的理想存在。本次的攝影作品延續了該畫已有的「女神」型態,移除了對動亂環境的敘事,將畫作的精神集中到了角色之上,藍色、白色、紅色被抽離出了屬於「法國」的脈絡,成為了屬於「自由」的顏色。而「女神」身著的長袍也隱喻了法國在1886年贈與美國的自由女神像。

《1808年5月3日》的死亡似乎是一場悲劇,而《自由引導人民》卻是一場勝利。然而,《那一位女神》卻都再現了兩者對自由、愛國、民族、生命的共同描述。因此,所謂的「女神」已不再有所屬—非西班牙的、也非法國的;非勝利者的、也非戰敗者的。而是在歷史洪流中,所有以「那一位女神」作為生命精神的人們。

學員作品
​(點擊以下展開)

​《韻》,蘇文妤,2021
約翰.伯格認為,男人的視線透露出慾望,而女性也習慣以男人的觀點注視自己,歐洲的裸體繪畫不斷透露出男性為主導的注視觀點。隨著時代變化,女性主義的崛起改變女性觀看女體的方式。

本創作借 Velázquez 委拉斯開茲畫作:《Venus at her mirror (鏡前的維納斯)》為主要效仿畫作,乘著委拉斯開茲眼中所描繪維納斯的形象,循序漸進的加入攝影師本身視角,透過喻為生命與女性的純白貝殼、象徵美好與祝福的紫火鶴,再於畫面中以半透明雪紡紗襯托出女性生命的神聖。
​

借著道具佈局改變觀者觀看裸體藝術時注視的重點,也透過系列作品展現出跨時代注視女性形象的觀點。藉由物件的佈局改變觀者對裸體藝術的焦點,系列作品也同時展現出人們對女性形象的跨時代注視。
​

參考畫作:Venus at her Mirror, Diego Velázquez, 1644.

Picture
《夢境審視》,陳威中,2021
此系列從原作《Portrait of Violette Heymann(薇奧萊特.海曼肖像)》提取花卉的符號元素,畫家奧迪隆.魯東為十九世紀末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該畫作以花卉表達與人物的相互關係,使肖像畫不再僅關於人物。

本次創作以檸檬文心蘭結合網紗作為象徵夢境超現實的符號。檸檬文心蘭花語為「快樂無憂」與「忘卻煩惱」,也是作品中極欲傳達的放下與愉悅狀態。作為系列作,五張作品構成了敘事脈絡,以彩色花團包圍的人物表達理想夢境;彈奏豎琴般的獨處狀態作為對自我的審視;如同收集自我片段般的獨坐黑暗中;由超現實的多隻手臂給予花卉、卻又否決的盤坐姿態;以及在故事最終重新開啟、彷彿《創世紀》的自我重現。
​

參考畫作一:Portrait of Violette Heymann, Odilon Redon, 1910.

Picture

參考畫作二:Creation of Adam, Michelangelo, 1512.

Picture
《小卻幸》,陳雅芳,2021

《小卻幸》擷取其諧音「小確幸」一詞,詮釋微小而拚卻的滿足幸福,以此概念展現現代女性慾望需求獲得自我滿足感。並古今呼應引用了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Artemisia Gentileschi)《友第德割下何樂弗尼的頭顱 》(1613),以及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莎樂美》題材作品。


本作品移除象徵主義推崇友第德在聖經中「女英雄」,以及莎樂美「惡女」女性角色形象,部分引用的畫作中的共通點──「慾望」,呼應現代女性自我不顧一切追求事物充實得到微小滿足。從自身及女性友人們的生活上分享真實經驗,利用現代流行文化寫照,作品畫面中呈現四種社會現象: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烹飪與烘焙、奢侈精品物質追求、韓國偶像團體崇拜、日本「卡哇伊」(カワイイ)衣著文化。

前二者改編《友弟德》暗殺情節,作品中女性身穿象徵尊貴的紫色緞面裙,不合理的穿著正在凌亂的桌上認真做烘焙,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中,所出現短暫的「超自我實現」。

後二者改編莫羅的《莎樂美》肢體動作與舞服,畫面中女性左手指向的是仰慕明星的手燈,象徵理想化自我追求;下一張畫面中,女性身穿色彩斑斕、引人注目非主流的服飾,象徵自我獨立原宿系衣物,對應莎樂美魅惑他人的舞衣。最後的畫面中,女性一臉滿足高舉BOY CHANEL口蓋包,手捧的包包下,毛線如同鮮血般流下,表達血汗渴望得到的奢侈品是獎勵自己的成就。讓觀者經由影像內容,在眾多文化影響下,隱喻極端自我實現需求思維的反思。
​

參考畫作一: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Artemisia Gentileschi, 1614-1620.

Picture

參考畫作二:The Apparition, Gustave Moreaum, 1874-1876.

Picture

參考畫作三: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 Gustave Moreau, 1875.

Picture

課程安排

第一堂 6/13|1430~1730
▱基礎符號學的攝影運用
▱拍攝企劃提案

第二堂 6/27|1430~1730 
▱古典繪畫人像與攝影人像
▱創作者的意圖與立場
▱如何找尋古典繪畫作為拍攝靈感?

第三堂 7/11|1430~1830
▱棚燈機具操作(high、low key)
▱靜物拍攝燈光示範
▱學員現場完成靜物拍攝
​
第四堂 7/25|1430~1830
▱棚燈機具操作
▱燈具配件效果(軟、硬光)
▱燈具位置對人臉的影響

第五堂 8/8|1430~1830
▱藍仲軒導師 完整企劃提案示範
▱Kadosa 導師 現場拍攝、打燈示範

第六堂 8/22|作品集實拍 1430~1900
▱於課堂中完成拍攝
▱可用作品至少五張

第七堂 9/5|修圖 1430~1830
▱Capture One、Photoshop 人像修圖

第八堂 9/19|作品總整理 1430~1800
▱作品自述撰寫
▱​客座藝術家評圖

導師介紹:藝術家 藍仲軒

Picture
藍仲軒的創作始於攝影,後逐漸發展成影像、錄像、文字、與複合媒材裝置。藉由歷史事件、事故、天災探討世界主義與理想烏托邦。

​藍仲軒畢業於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獲藝術創作碩士學位。作品在國際間展出並獲藏,曾於芬蘭 Arteles Creative Center 與日本 AIR3331 駐村,目前生活及創作於台北。



​​www.lanchunghsuan.net

導師介紹:商業攝影師 Kadosa Yuan

Picture
Kadosa 從事攝影工作六年有餘,以服裝類型的商業影像為主;「非現實空間的營造」為其作品主軸。Kadosa 的影像從形式出發,每組照片都企圖作出不同變化,並善用高冷的線條與光線結構,製造畫面中模糊曖昧的距離。

作品曾受iGNANT國外攝影設計平台線與Gacha!寫真玩家專訪介紹;合作企業雜誌包含:

7-ELEVEN、全家familymart、日本觀光局、band、Carilex Medica、everyday object、FHM Taiwan、美人圈大美人、美人圈美人誌、GQ Taiwan、keedan.com、O'logy、vinge、zine、時尚亂入等。​
​​
詳細簡歷|Facebook Fanpage

 ​▌當 期 招 生 中 ▌

共八堂、隔週日上課|$24000
6/13 1430~1730
6/27 1430~1730
7/11 1430~1830
7/25 1430~1830
8/8 1430~1830
8/22 1430~1900
9/5 1430~1830
9/19 1430~1800

​※ 一班四人不超收
​※ 因每位學員的企劃與設定的規模不同,此課程提供場地、棚燈,不包含拍攝所需的素材與出鏡者費用
​※ 工作室有配合的模特兒與拍攝資源,可提供給學員參考
​※ 學員需攜帶數位相機(單眼)與筆記型電腦
​※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工作室

​​
※ 報名前請評估:
學員需熟悉自己的數位相機,已能掌握基本影像品質
熟悉光圈、快門、ISO值之間的細微差異/連動作用
我要報名

課前推薦閱讀書單
coming soon


還想更了解課程之間的差異嗎?
Line 客服小幫手,即時解決您報名/課程的疑慮
加入好友

選課、報名須知

  1. 此門為 4 人小班制。
  2. 學員需自備慣用數位相機。
  3. 因每位學員的企劃與設定的規模不同,此課程提供場地、棚燈,不包含拍攝所需的素材與出鏡者費用。
  4. 講課部分禁止錄音、錄影(可於課程互動時拍照,或拍攝作品)以尊重講者著作權。
  5. 報名完成後,請至電子信箱收信,於 24 小時內完成匯款,付清後方完成報名並保留名額(不接受現金繳費)。
  6. 信用卡付費:送出報名表後會寄出刷卡連結。
  7. 轉帳成功後,請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通知「匯款帳戶後 5 碼」及「匯款金額」確認入帳。
  8. 若因故無法出席課程,開課時間 11 天前,需扣除 5% 信用卡交易費;開課 10 日內,需酌收 20% 備課手續費;開課日 48 小時內不接受退費。
  9. 上課地點:ONFOTO 中山工作室|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150號2樓
  10. ONFOTO 保留所有課程及活動的解釋及異動權。
  11. 報名者於遞交報名表時,即等同於了解並同意以上所有繳費辦法與注意事項。

學員作品
​COMING SOON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公告
  • 學員精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