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OTO 攝影共讀會
為何共讀
「好的攝影理論能讓人看清複雜世界的本質,進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也就是創作。」
歡迎加入攝影共讀會,活動由 ONFOTO 視覺藝術總監 呂盈蓉(舊金山藝術大學 攝影碩士)主持,精選尚未有中譯版本的攝影評論書籍作為選書。我們可以將此線上共讀會共讀會作為英文閱讀與攝影思考同時進行的腦部運動。如果你喜歡閱讀影像文字書寫或理論,就一定會沈浸於原文閱讀體驗:經過翻譯的原文,無可避免會流失原意、增添語意,在閱讀第一手文本時,我們得以透過文法與選字,更貼近作者的本意。
為了讓每一位組員理解原文內容,每位組員每次會分配到約 1500~2000 字的篇幅,並進行「摘要型」翻譯。除了可以整理自身對於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能夠讓共讀會成員更快速的理解內文意涵。
「閱讀並翻譯原文」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其實在有「共讀同伴」的支持下,能夠換來長久且持續的專注力,這也是共讀會的目標。進行方法非讀書會式的漫談,更不是簡報式的資訊報告;我們期望組員間的對話如水位一般地來回、對等交換、一起 Level Up!
*第三期選書:Phtography and Belief 2020 年 10 月出版(詳情請見置底選書介紹)
歡迎加入攝影共讀會,活動由 ONFOTO 視覺藝術總監 呂盈蓉(舊金山藝術大學 攝影碩士)主持,精選尚未有中譯版本的攝影評論書籍作為選書。我們可以將此線上共讀會共讀會作為英文閱讀與攝影思考同時進行的腦部運動。如果你喜歡閱讀影像文字書寫或理論,就一定會沈浸於原文閱讀體驗:經過翻譯的原文,無可避免會流失原意、增添語意,在閱讀第一手文本時,我們得以透過文法與選字,更貼近作者的本意。
為了讓每一位組員理解原文內容,每位組員每次會分配到約 1500~2000 字的篇幅,並進行「摘要型」翻譯。除了可以整理自身對於文本的理解程度,也能夠讓共讀會成員更快速的理解內文意涵。
「閱讀並翻譯原文」聽起來有點可怕,但其實在有「共讀同伴」的支持下,能夠換來長久且持續的專注力,這也是共讀會的目標。進行方法非讀書會式的漫談,更不是簡報式的資訊報告;我們期望組員間的對話如水位一般地來回、對等交換、一起 Level Up!
*第三期選書:Phtography and Belief 2020 年 10 月出版(詳情請見置底選書介紹)
如何共讀
- 攝影共讀會只閱讀英文攝影評論書籍。
- 共讀會使用 Google Meet 於線上進行,歡迎居住於各國家、城市的組員加入(疫情過後同樣於線上進行,不改為實體見面)。
- 一期閱讀一本,含六次線上聚會、每次 2.5 小時;每期開放六位組員加入共讀。
- 主持人分配每週閱讀範圍、適量安排每人翻譯頁數(翻譯目標請見下面欄位說明)。
- 費用:$1,200 元/每人/每期。
英文閱讀與翻譯說明
- 每期共讀會將成立 Facebook 社團以及 ONFOTO Google 雲端硬碟空間。每次共讀會也將於同樣的 Google Meet 會議室中進行(會於 Facebook 社團貼出連結以及加入代碼)。
- 指定翻譯的文本放置於 ONFOTO Google 雲端硬碟,並註明每個人翻譯的篇幅於 Facebook 社團。
- 每次共讀會開始前 1 小時成員需上傳自己翻譯的文章內容於雲端硬碟,在共讀會開始時,每位成員需依序概述其翻譯內容,其他成員可同時閱讀到該成員所翻譯之文本,最後再針對該閱讀內容提出發現的問題或論點與其他成員進行討論。
- 翻譯目標建議以「摘要型」翻譯為主,強調自身理解與方便學員閱讀。
- 翻譯需要腦部活動,藉此得以揣摩、全盤理解作者的文字而得到完整、原始、未經轉化過的初衷,會強化討論的深度。
- 主持人會對於翻譯/英翻中語意、英文閱讀、部分,提供專業的補充。
- 共讀筆記/翻譯內容將統一儲存於 ONFOTO Goolge 雲端硬碟,並分享至該共讀會 Facebook 社團,作為組員共同擁有的智慧財產。
共讀會第三期
2022 March
選書
- 選書:Photography and Belief
- 作者:David Levi Strauss
- 書籍 ISBN:978-1-64423-047-3(2020 年 10 月 27 日出版)
作者簡介
大衛·李維·史特勞斯(David Levi Strauss)是一名美國詩人、 散文家、藝術與文化評論家。曾出版多本影像政治和社會研究書寫,受另一位美國藝評家稱其為「攝影不安的良心」(Photography's troubled consience),也曾擔任紐約市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藝術寫作研究生課程的主席。史特勞斯的影像品論作品與論述也影響了許多當代影像評論寫作。其他著作還有 2003 年出版的影像與政治關係文集「Between the Eyes」、2014 年出版探討影像的現在與未來「Words Not Spent Today Buy Smaller Images Tomorrow」文集...等。
選書簡介
「所信是否即所見?」史特勞斯直視著當代影像影像主導權的轉變:隨著網路的發達、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社群媒體與 Photoshop 進入大眾的日常使用當中,提出了對於「眼見為實」的質疑。
史特勞斯研究影像如何影響公眾的眼睛,促使觀看者採取行動,或是製造慾望,以及質疑、探討為何我們還相信著這些「技術影像」?也提出技術影像的使用,導致圖像和信念(Belief)之間的耗損與斷裂。但如果我們不相信影像,要如何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史特勞斯也在本書中引用多位影像文化評論者,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e)、約翰·伯格(John Berger)以及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等,面對攝影及其信念的論點,更著眼於傅拉瑟(Vilém Flusser)對於「技術影像」研究與討論,梳理出 「視覺影像信仰的歷史與未來」 的可能。
史特勞斯研究影像如何影響公眾的眼睛,促使觀看者採取行動,或是製造慾望,以及質疑、探討為何我們還相信著這些「技術影像」?也提出技術影像的使用,導致圖像和信念(Belief)之間的耗損與斷裂。但如果我們不相信影像,要如何理解我們所身處的世界?
史特勞斯也在本書中引用多位影像文化評論者,如班雅明(Walter Benjamine)、約翰·伯格(John Berger)以及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等,面對攝影及其信念的論點,更著眼於傅拉瑟(Vilém Flusser)對於「技術影像」研究與討論,梳理出 「視覺影像信仰的歷史與未來」 的可能。
第三期共讀會時間/章節安排
- 第三期線上共讀會時間: 3/12、3/26、4/9、4/23、5/7、5/14(皆為周六 10:00 - 12:30、共六次)
- 閱讀章節:
- Chapter 1. Seeing is Believing / Blessed Are Those Who Have Not Seen / The Image Of God / The First Photograph
- Chapter 2. Benjamin on Photography and Belief / Berger on Photography and Belief / Barthes on Photography and Belief / Analogies / Beyond the Index
- Chapter 3. Flusser’s Belief / Beyond Belief
- Chapter 4. Three Sources
- Chapter 5. Without a Future: Post-Photography and the Problem of Belief
- A Brief Anthology of Quotations on Photography and Belief
第三期共讀會注意事項
- 本次選書為英文書籍,確定成員後每次都會分配翻譯內容予以成員,為確保成員皆能擁有內容, ONFOTO 提供閱讀章節 PDF 給組員。組員亦可自行購買實體書、電子書參與共讀會。
- 本次書目會提及幾位重要的影像評論家:Walter Benjamin(華特.班雅明)、John Berger(約翰.伯格)、Roland Barthes(羅蘭.巴特)以及Vilém Flusser(維蘭.傅拉瑟),建議討論前可先上網閱讀相關文章了解該評論家觀點。也會在該討論會前提供閱讀資料。
- (前組員提供翻譯小技巧):可以先使用 Google Translate 進行批次翻譯,再來細修內容成好理解的摘要。
共讀會第二期
2021 September
選書
- 選書:What Photography Is
- 作者:James Elkins(詹姆斯‧艾爾金斯)
- 書籍 ISBN:1644450445、978-1644450444(出版日期:2011/6/7)
作者簡介
James Elkins 為美國知名藝術史學者與藝術評論者,目前任教於芝加哥藝術學院。關注於視覺研究,用多本著作探討著「視覺如何建構出我們所知的一切」。目前已有翻譯版本的著作為《如何使用你的眼睛》(How to Use Your Eyes.)、《繪畫與眼淚:畫作如何感動人心》(Pictures and Tears),其餘尚未翻譯之著作還有《繪畫是什麼》(What Painting Is)、《視覺研究》(Visual Studies)...等。
選書簡介
James Elkins 在本書《What Photography Is》(什麼是攝影?)中,用自身對於圖像和視覺的研究與見解來回應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在影像評論中相當舉足輕重的一本著作《明室》(Camera Lucida)。
Elkins 相當欽佩 羅蘭‧巴特 非學術性質的實驗性寫作風格,但也看到了巴特觀點的不足。為了回應於《明室》,James Elkins 致敬了巴特的非學術形式寫作手法,加以反擊巴特的觀點。 Elkins 曾認為「巴特的書太亮了,無法捕捉到攝影的作用」、「隱藏了攝影反人文攝影、無情的一面」。Elkins 更點出了「攝影遠遠超越了人類的視覺和感知範圍,並表明了視覺的局限性」。企圖用自己的觀點為「攝影是什麼」帶來更有力道的回應,並為攝影理論佈下一個不同的基調。
Elkins 相當欽佩 羅蘭‧巴特 非學術性質的實驗性寫作風格,但也看到了巴特觀點的不足。為了回應於《明室》,James Elkins 致敬了巴特的非學術形式寫作手法,加以反擊巴特的觀點。 Elkins 曾認為「巴特的書太亮了,無法捕捉到攝影的作用」、「隱藏了攝影反人文攝影、無情的一面」。Elkins 更點出了「攝影遠遠超越了人類的視覺和感知範圍,並表明了視覺的局限性」。企圖用自己的觀點為「攝影是什麼」帶來更有力道的回應,並為攝影理論佈下一個不同的基調。
第二期共讀會時間/章節安排
- 第二期線上共讀討論會時間: 19:00 - 21:30,9/26(日)、10/2、10/16、10/30、11/6、11/13(除第一次共讀為週日,其餘為週六;共 6 次)
- 閱讀章節:
1. Preface、One: Writing(共 2 章)
2. Two: Selenite, Ice, Salt(共 1 章)
3. Three: From the Green River to the Brunswick Peninsula(共 1 章)
4. Four: A Drop of Water, World Trade Center Dust(共 1 章)
5. Five: the Rapatronic Camera、Six: Lingqi(共 2 章)
6. 綜合討論
第二期共讀會注意事項
- 本次選書為英文書籍,確定成員後每次都會分配翻譯內容予以成員,為確保成員皆能擁有內容, ONFOTO 提供閱讀章節 PDF 給組員。組員亦可自行購買實體書、電子書參與共讀會。
- 本次選書內文涉及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作《明室》(Camera Lucida),建議可以先行了解《明室》一書內容(但不是必須,可於共讀會中討論),此書亦有中文譯本。
共讀會第一期
2021 July
選書
- 選書:See/Saw
- 作者:Geoff Dyer(傑夫·戴爾)
- 書籍 ISBN:1644450445、978-1644450444(出版日期:2021/5/4)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為 Geoff Dyer ,其於 2011 年出版的「持續進行的瞬間」( The Ongoing Moment)曾獲頒美國 ICP 攝影書寫獎項。 Dyer 投入了三十餘年的時間在攝影書寫上,專注於自身攝影思考的觀點與立場。
選書簡介
Dyer 的影像書寫多專注於闡述出影像如何架構並改變我們所看到一切。延續「持續進行的瞬間」的攝影閱讀方法與精神,本書收錄了作者對於多位知名攝影藝術家作品的評論看法與觀點。別於常見的影像評論方法:從構圖、畫面並帶入理論架構的手法, Dyer 則是專注在照片衍伸出來的、影像本身在 Dyer 眼裏所呈現的以及所代表的。帶領閱讀者進入影像本身,觀看世界知名攝影師使用攝影此項媒介所集合而成的故事。
全書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節為作者以編年式的排列順序進行、挑選 38 位知名攝影師進行影像評論。第二章節則是精選了 10 篇作者於新共和雜誌所編寫的影像評論文集。 第三章節則是 Dyer 使用自身的文字,針對三位知名攝影評論家:羅蘭・巴特、麥克・佛萊德以及約翰・柏格的影像書寫作品提出看法與思考。
全書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節為作者以編年式的排列順序進行、挑選 38 位知名攝影師進行影像評論。第二章節則是精選了 10 篇作者於新共和雜誌所編寫的影像評論文集。 第三章節則是 Dyer 使用自身的文字,針對三位知名攝影評論家:羅蘭・巴特、麥克・佛萊德以及約翰・柏格的影像書寫作品提出看法與思考。
第二期共讀會時間/章節安排
- 第一期線上共讀討論會時間:週日 20:00~21:30, 7/11、7/18、8/1、8/8、8/22、8/29 共六次
- 閱讀章節:
- 「Eugene Atget's Paris」、、 「Helen Levitt's Streets」、「Vivian Mier」 (共三篇)
- 「Old Sparky: Andy Warhol」、「They: William Eggleston in Black and White」、「Lee Friedlander's American Monuments」(共三篇)
- 「Philip-Lorca diCorcia's Magic」、「Alex Webb」、「Andreas Gursky」(共三篇)
- 「Thomas Ruff」、「Prbuddha Dasgupta's Logning」、「Chloe Dewe Mathews: Shot at Dawn」(共三篇)
- Part Two: Exposures 選文六篇
- Part Three: Writers (「Roland Barthes: Camera Lucida」、「Michael Fried: Why Photography Matters As Art as Never Before」、「John Berger: Understanding a Photograph」)選文
第二期共讀會注意事項
- 本次選書為英文書籍,確定成員後每次都會分配翻譯內容予以成員,為確保成員皆能擁有內容, ONFOTO 提供閱讀章節 PDF 給組員。組員亦可自行購買實體書、電子書參與共讀會。
共讀會系列選書
共讀會前六期選書方向以「攝影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眼睛」為主軸,從各面向依序探討著「如何觀看、思考、使用攝影這項媒材」。
以 Goeff Dyer 的 See/Saw 作為第一期共讀的讀本,透過 Dyer 影像評論與書寫打開影像討論的對話框,然後透過 James Elkins 、David Levi Straus 以及 Sabine T Kriebel & Andres Mario Zervigon 來討論「何謂攝影」和「我們對攝影這項媒材的信念與懷疑」。有了對於攝影的各面向定義與認知,再來透過 Lucy Soutter 以及 Charlotte Cotton 的著作探討「為何是藝術攝影」以及「攝影作為當代藝術」。
第一~第六期的選書書單:
- 第一期選書:See/Saw - by Goeff Dyer (Photography criticism and essays)
- 第二期選書:What Photography Is - by James Elkins (Media studies)
- 第三期選書:Photography and Belief - by David Levi Straus (Photography criticism and essays)
- 第四期選書:Photography and Doubt - by Sabine T Kriebel & Andres Mario Zervigon (Media studies)
- 第五期選書:Why Art Photography? - by Lucy Soutter (Art History)
- 第六期選書:The Photography as Contemporary Art - by Charlotte Cotton (Photography criticism and ess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