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OTO STUDIO 2022/7/4 更名為敘光室
  • notice
  • 學員精選作品

此為舊制課程,歡迎以 一對一指導 方式報名
​
​
藝術與科學系列專題 Topic 1:時間與夢境
​

​
​授課導師|葉明勳 Eric Yeh

Picture
Shomei Tomatsu
▌當 期 招 生 中 ▌

​週日班|5 堂課|17:00-20:00|$6500|一班 4-6 人
10/27、11/3、11/17、11/24、12/8

週三班|5 堂課|14:00-17:00|$5800(平日白天價)|一班 4-6 人
11/6、11/13、11/27、12/4、12/18

​
上課地點:ONFOTO 承德空間
我要報名

課程宗旨

Picture
理解科學方法、提升感知創作能力
「藝術」與「科學」分別訴諸感性與理性層面。但你知道嗎,即使兩者的研究方式不同,它們都是人類為了理解、描述這個世界而出現的學科,更是藝術家與科學家分享視野的途徑。

掙脫傳統對藝術與科學認知的窠臼​
課程由跨領域(物理、藝術、哲學)的紀錄片導演葉明勳所執教,將帶領你拓展思考的視野,並讓你在觀察與創作上能有不同的視角。

課程摘要

Picture
藝術家與科學家最為著迷的「時間」與「夢境」
這兩者自古以來都是愛好想像會做夢的藝術家與科學家試圖探尋的主題,夢境中所經歷的「心理時間」似乎又與「物理時間」是不同的。因此,本課程將串聯這兩個主題,探詢藝術家與科學家想像與創意的秘密。

從歷史角度看科學和藝術如何為文化服務
本課程或許有很多關於藝術與科學的故事與知識,但這些內容並不是要告訴你關於藝術與科學關係的某種答案,而是要讓你打破思考的束縛,並讓你在將來無論是進行或欣賞攝影與任何創作時,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自由之路。

課前準備
​「帶著開放的心來上課」和「將心裡原本裝滿的那杯水倒掉」是本課程唯二所需的準備。

課堂作業
課程作業將以攝影作品為主,每週均有不同主題與限制,學員需分享拍攝原因與故事。 ​

這堂課適合什麼樣的人呢?​​​

Picture
  • 有意理解藝術與科學發展史的一般人士
  • 想理解攝影與藝術發展起源的藝術家
  • 意圖拓展創作視野的藝術家、攝影愛好者
  • ​對藝術、科學有好奇心的一般人士、專業人士

五堂課分別在教什麼呢?

Picture
Session 1.  "vs.”的傳統
Picture
Camille Flammarion
科學vs.藝術
科學就是理性左腦?藝術就是感性右腦?從二元對立的傳統反思
​
科學與藝術為文化服務
西方政教結構下的科學與藝術−從歷史角度看科學和藝術如何為文化服務
​
蟲洞的故事
​
不只是腦洞大開,同時也是個從此改變人生的故事 

Session 2. 時間之一:靜止的時間
Picture
Shomei Tomatsu
時間的本質
從各種關於時間的疑問出發,討論「時間」在科學與藝術上的意義

​物理的時間與心理的時間
人的記憶如何挖掘並儲存過去?「現在」到底有多⻑?現象學的時間?

​​瞬間永恆
「永恆」是什麼?如果攝影只抓得住「瞬間」,為何會有「永恆」的感覺? 

Session 3. 時間之二:流動的時間
Picture
Burke & Atwell
流動的影像與「片刻」的選擇
視覺暫留與知覺延遲是怎麼回事?在拍照的過程中,我們究竟捕捉了什麼?

創造的距離
電影敘事的心理空間
​

蒙太奇的敘事結構
電影剪輯是怎麼回事?我們怎麼有辦法從跳耀的劇情畫面中組織完整故事?

Session 4. 夢境之一:潛意識與精神分析
Picture
René Magritte
潛意識的科學
佛洛伊德到底講了什麼?我們有沒有辦法「控制」我們做什麼夢?

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究竟如何解夢?從達利到馬格利特的夢境詮釋,到披頭四的想像
​

夢境與時間
夢如何能夠容納更多的故事?我們該如何組織夢?夢又能代表我們什麼?

Session 5. 夢境之二:夢的表演
Picture
Robert Hooke
科學史上的想像實驗與魔術表演
從愛因斯坦的火車與虎克的跳蚤,看科學家的幻想與超寫實的科學魔幻表演

動畫與舞蹈劇場中的夢境詮釋
動畫導演金敏如何「盜夢」?到Pina的《穆勒咖啡館》喝杯咖啡來夢遊?
​

超現實拼貼的日曜日式散步文本
時間做成的薄餅與穿著恨天高的白馬裡,有超現實的隱喻、逃避與真實性 

課程設計初衷

Picture
〈寫在【藝術與科學】系列課程之前〉 by 葉明勳老師
 
在資訊快速流動的時代裡,我們總習慣,或是被迫,要對許多事物產生最容易也最快速的判斷:小明是理性的而小華是感性的、大野狼肯定是壞心的小紅帽 肯定是善良的、欸我跟你講我覺得樓上兩戶互看不順眼一定一個是藍的一個是綠的......
 
我們生活中充滿了太多這樣簡單二元劃分的標籤,因為最容易,也最不需要去觀察、去思辨、去對話,更不需要去理解每個獨立的靈魂間究竟有怎樣的差別?偏偏我們自己被貼標籤的時候會生氣、會難過、甚至會懷疑起自己到底是不是太孤僻不合群?還是太媚俗?太中二?事實上,人和人之間有太多相似也有太多的不同,許多需要仔細觀察的幽微被忽略了。唯有真的去認識這些同與不同,才能避免誤解而有真正的溝通,也能藉由分享彼此不同的觀點,拓展自己未曾探索過的世界。
 
藝術與科學,在許多人的腦海裡是如此不同。但在很多時候,他們描述的對象竟是同一個:當達文西仔細觀察著一片樹葉的脈絡與紋理時,另一個對自然哲學有興趣的修道院僧侶可能正在記錄著水在其中流動的速度;當梵谷在法國 Saint-Rémy 精神病院的窗邊畫下他眼中的《星夜》後幾年,另一群宇宙天文學家正用美國威斯康辛 Yerkes Observatory 的新望遠鏡,證明了我們的銀河系是一種螺旋狀星系;在佛洛依德用精神分析解夢之後,出現了一群後來被稱為「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開始用他們的畫筆重現了夢境......。
 
這領域間一道道的高牆,從來都阻擋不了牆兩邊的創造力。但也因為過度簡化的標籤、分類,讓科學家與藝術家間,除了難以翻譯的專業語言、難以共享彼此看到的世界外,對彼此的宇宙觀、生命觀、甚至創作的價值,因不認識而產生誤解。因此【藝術與科學】這門課之所以存在,就是希望能打破這道高牆,讓我們能以更寬廣的視角,透過理解與對話,創造出更貼近人心與自然的作品。
 
藝術與科學之間能談的主題太多了,因此我初步分為兩系列課程來談。第一系列談「夢境與時間」,分別探討藝術家與科學家在這兩個主題上的「表徵」(representation)與「詮釋」(interpretation)。從「時間」的本質看傳統哲學、物理、攝影、電影這幾個領域,是怎樣用他們的視角呈現時間的靜態與動態;由「夢境」的心理學分析開始,討論潛意識怎麼在超現實主義創作裡被記錄下來;也進一步談論另一種夢境—「想像」,看看科學家、劇場、舞蹈藝術,是如何用超現實的方式推衍出想像中的世界。
 
第二系列聚焦在「光與自然」,從歷史上牛頓的光學研究開始,發現原來所有科學的活動都是「人」的社群活動,經過「光」的革命歷史,至藝術上印象主義的濫觴,一路探討藝術家與科學家究竟想透過「光」看到什麼?講到光就會講到顏色,我們會帶大家從古代的顏料與繪畫技法開始,看看藝術家如何透過色彩表現「看得見」的世界,還有主體和背景之間那「看不見」的靈光。接著會進入數學與幾何的世界,看科學家如何在數字與幾何學中發現自然界令人讚嘆卻無法解釋的美,還有混沌與碎形是如何連結藝術與科學的。
 
在系列的最後一堂課,我們將回到最純粹的「觀看」上,加入一點點的「美學」,讓大家思考,藝術家與科學家們,究竟「看」到了什麼?
 
這兩系列的【藝術與科學】課程或許是個實驗性的開始,但我們盼望在高牆被打破的那一刻,這世上所有看得到與看不到的人、事、物,都能被更寬廣、細膩、而溫柔的對待。當認識更多、發現世界更寬廣之後,或許,我們將更能認識到,真正的自己。


參考書目

Picture
  1. 林韜(2013)。攝影停格:用電影手法拍出最動人的照片。台北:城邦。
  2. 陳允元&黃亞歷(2019)。日曜日式散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台北:行人。
  3. Benjamin,Walter(1999)。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
  4. Berger,John(2005)。觀看的方式。台北:城邦。
  5. Berger,John(2010)。觀看的視界。台北:城邦。
  6. Berger,John&Mohr,Jean(2016)。另一種影像敘事:一個可能的攝影理論。台北:城邦。
  7. Klein,Stefan(2008)。生命的時間學。台北:大塊。
  8. Mirzoeff,Nicholas(2016)。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台北:行人。
  9. Baigrie.B.S.(1996).PicturingKnowledge:HistoricalandPhilosophicalProblemsConcerningthe UseofArtinScience.Toronto:UniversityofTorontoPress.
  10. Kemp,Martin(2006).Seen|Unseen:Art,Science,andIntuitionfromLeonardototheHubble Telescop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11. McConnell,R.B.(1983).Art,Science&HumanProgress.London:JohnMurray. Miller,A.I.(1996).InsightsofGenius:ImageryandCreativityinScienceandArt.N.W:Copernicus. Wechsler,Judith(1981).OnAestheticsinScience.MA:MITPress.
  12. Shlain,Leonard(1991).Art&Physics:ParallelVisionsinSpace,Time&Light.N.W.:QuillWilliam Morrow. 

選課、報名須知

Picture
  1. 此課為 4-6 人小班制(滿四人開班)。
  2. 學費不含暗房設備使用、課堂使用材料與指定書目。
  3. 課程中禁止錄音、錄影以尊重講者著作權(可於課程互動時拍照,或拍攝作品)。​
  4. 上課地點:ONFOTO 承德空間|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 90 巷 14 號 3F-4F。
  5. 報名完成後,請至電子信箱收信,於 24 小時內完成匯款,付清後方完成報名並保留名額(不接受現金繳費)。
  6. 信用卡付費:送出報名表後會寄出刷卡連結。
  7. 轉帳成功後,請email 至info@onfotostudio.com,通知 匯款帳戶後五碼 及 匯款金額 確認入帳。
  8. 若因故無法出席課程,開課時間十一天前,需扣除5%信用卡交易費;開課十日內,需酌收 20% 備課手續費;開課日 48 小時內不接受退費。
  9. Onfoto 保留所有課程及活動的解釋及異動權。
  10. 報名者於遞交報名表時,即等同於了解並同意以上所有繳費辦法與注意事項。
我要報名
  • notice
  • 學員精選作品